小港兴城,大港兴国。城与港的故事在珠江口延续千年,不断上新。11月28日,新中山客运口岸在翠亨新区马鞍岛启航。这是中山向湾发展和航运格局的新开端。从新港出发,一小时通达深圳、香港、澳门、珠海等湾区极点城市,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化作现实。
自1985年通航以来,中山客运口岸以国家一类口岸的身份在横门水道设立已有40年。如今,为何中山客运口岸要东迁至翠亨新区马鞍岛?要解答这个问题,须认识翠亨新区,了解它对中山的意义,洞悉当下的湾区发展格局。
“向湾先锋”的时代命题
连日阴雨天气,终在新中山客运口岸正式通航前结束。晴朗的天气让视野变得通透。站在新中山客运口岸码头前向东望去,对岸的深圳前海城市天际线清晰可见。南边的珠海淇澳岛以及更南端的香港,也在视野范围内。
翠亨新区马鞍岛景观桥梁。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这里是中山最靠近珠江口的交通枢纽。
中山客运口岸东迁至马鞍岛项目是广东省“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被视为中山向海融湾发展的重要一步,而翠亨新区则是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主阵地。口岸东移,符合中山乃至湾区发展趋势。
对大海的向往,深植在中山人的基因里。145年前,少年孙中山从家乡翠亨村出发,经伶仃洋前往香港,“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近代以来,更有无数中山人从翠亨新区(南朗街道)走向珠江口、走向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向海发展的焦点又再回到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在改革开放的经济浪潮下,环珠江口工业城市的空间“压迫感”不断增加,向海拓展成为他们的共同选择。1979年,蛇口工业区“移山填海”,在蛇口半岛的南端和东侧塑造了深圳经济“起飞”的基础。几乎在同一时间,中山实施围海造田计划。1983年,中山提出“筹集社会资金开发滩涂,围海造田”。从1989年至2003年间,中山用沙石、泥土填出了超过4.4万亩的土地。如今的马鞍岛就是滩涂地围垦而来的新空间。当时,中山就设想,从马鞍岛一路往南开发建设,“啃着甘蔗骑着车”,一路到珠海的淇澳岛。
过去40年,前海蛇口、南沙、横琴、东莞滨海湾新区等平台不断从珠三角的滩涂中冒起,曾经群岛星罗密布的珠江入海口逐渐聚气成势,为世界级的粤港澳大湾区打下了基础。随着深中通道建设,“黄金内湾”横空出世,环珠江口一线空间成为大湾区的“稀缺”资源。拥有临湾和深水港资源的翠亨新区,在中山向海发展乃至新一轮发展格局的地位变得更加突出。强化临海区域功能,建好翠亨新区,在“黄金内湾”建设中抢得先机,逐渐成为中山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
这是翠亨新区作为“向湾先锋”的时代命题。2021年,翠亨新区被确定为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2022年,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将翠亨新区列入全省特色平台。同年,翠亨新区被纳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山联动发展区范围。
各种功能也在强化,深中经济合作区、香港中山高质量发展合作示范区、深中通道、新中山客运口岸……中山不断为翠亨新区加码,为的就是紧紧抓住湾区发展的机遇。如今,翠亨新区已成为与广州南沙、深圳前海、东莞滨海湾、珠海横琴同台共舞的“黄金内湾”“五朵金花”。从某种程度来说,只有翠亨新区更强大,中山向海融湾发展才更有底气。
翠亨新区马鞍岛。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打造融湾入海的“超级接口”
11月28日上午10时,“中山20”轮从新中山客运口岸启航前往香港中港城,标志着新口岸正式启用。
跨海通道是世界湾区“聚变”的催化剂,水上航运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从交通运输的成本来看,水运有着强大的优势。据测算,水运成本是铁路运输成本的1/2,公路运输成本的1/5,航空运输成本的1/20。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世界上通过能力最大、水深条件最好的区域性港口群之一,吞吐量也位居世界湾区之首。
环顾湾区,大港云集。以翠亨新区为圆点,100公里范围内布局了5个国际港口。身处强大的港口群,加快发展综合水上运输体系,是中山融湾路上的重要命题。
在马鞍岛,水上运输现阶段侧重于客运。根据《中山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在中山港“一港五区”的格局中,中山港马鞍港区将“打造一体化的换乘枢纽体系,实现客流快速便捷安全的集散,提高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力。”
新中山客运口岸快速便捷安全的集散功能将不仅源于自身,还将依靠马鞍岛上日益丰富的交通网络实现。在新中山客运口岸5公里范围内,拥有深中通道、中开高速、南珠(中)城际以及正在谋划中的深南中城际等湾区跨市交通线路。在航空领域,去年发布的《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要以横琴、中山翠亨新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为试点率先开放低空空域。今年7月,深中规划一体化发展会议首次披露《关于深入推进深圳—中山规划一体化发展的行动方案(2024—2025年)》,两地在空中交通领域开展合作,共同开展跨江低空飞行网络及近期运行示范方案研究,规划低空飞行航线航路网络,布局低空飞行保障基础设施。而本次开通的新中山客运口岸也预留低空飞行的设施。
旅客在新中山客运口岸办理入境边防检查手续。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借助深中通道、新中山客运口岸等水陆空枢纽,中山将在翠亨新区形成1小时快速通达湾区各大城市的网络,不断增强与周边城市的“同城感”,形成中山融入湾区的“超级接口”,进一步汇聚深圳、广州、珠海、香港、澳门等湾区极点城市的人流、物流。以水陆运输体系升级为抓手,中山加快向湾区枢纽中心靠拢。
构建创新资源集聚“第一站”
新中山客运口岸落户马鞍岛的实际作用几何?这需从更加微观的维度来看。对于在香港与翠亨新区两地长期通勤的群体来说,这种作用最明显。
股票配资是指投资者通过配资平台向第三方借入资金,用于放大股票投资规模的一种融资方式。配资平台会根据投资者的信用状况、投资经验等因素,提供不同倍数的配资杠杆。例如,10倍杠杆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借入9倍于自身资金的资金进行投资。
继深中通道开通后,港资企业鸿利达精密组件(中山)有限公司硅胶模具部主任工程师谭广华的“回家路”再次发生变化。自1992年入职鸿利达以来,谭广华在香港和内地之间奔波了超30年。香港和中山的距离,隔着一个“黄金内湾”。过去,每逢周五,谭广华就前往位于中山火炬高新区的中山港客运码头,乘坐水上巴士返回香港。深中通道开通后,他乘车经深中通道,直达深圳湾口岸,再通过地铁回香港,相比前一种方式节省一个半小时。新中山客运口岸开通后,从鸿利达厂区到口岸,只需10分钟左右。从口岸到香港中港城,用时约50分钟。基本可以实现1小时通勤。这为谭广华提供了一条快捷的通勤选择。
企业也将从新的中山香港互通中找到新的产业协作模式。戴思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翠亨新区的一家企业生态水处理及空气治理工程设备生产企业,其市场业务一直以国内为主。随着深中通道和新中山客运口岸陆续开通,戴思乐的市场战略正开展调整。如今,戴思乐启动了外销战略,在马鞍岛建设戴思乐科技园新展厅正在建设,将成为面向国内外客户的主要展示平台。
翠亨新区马鞍岛滨海步道。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伴随交通连接而来的,还有更多相关领域的中山香港两地联动。翠亨新区已布局了一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园区,吸引了一批港澳青年进驻。今年9月,香港理工大学签约进驻位于马鞍岛上的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孵化器,将在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这将是“香港科研+中山转化”最新探索。
去年,中山首次提出联动香港建设香港中山高质量发展合作示范区。据公开报道显示,香港中山高质量发展合作区初步规划50.9平方公里的范围,中山正力争将该合作区纳入到国家战略平台。新中山客运口岸东迁至马鞍岛,将是示范区建设发展的重要通道。构建创新资源集聚“第一站”,为中山香港两地直连互通提供支撑。
纵观湾区,不断加密的跨珠江口交通网正酝酿新的乘数效应。从翠亨新区出发,中山正驶向广阔蓝海。
【相关】
【翠亨新区“水陆空”交通网】
1.高快速路
中开高速
广澳高速
翠亨快线
南朗快线
世纪大道
2.轨道交通
南珠(中)城际(正在建设)
深南中城际(正在谋划)
未来广、中、珠、深四市轨道交通网将在马鞍岛交会。
3.水上运输
新中山客运口岸
4.低空飞行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以横琴、中山翠亨新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为试点率先开放低空空域。
今年7月,《关于深入推进深圳-中山规划一体化发展的行动方案(2024-2025年)》披露,两地在空中交通领域开展合作,共同开展跨江低空飞行网络及近期运行示范方案研究,规划低空飞行航线航路网络,布局低空飞行保障基础设施。
策划:张培发
统筹:罗丽娟 雷海泉
采写:南方+记者 雷海泉
摄影:南方+记者 叶志文配资知识开户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靠谱配资网站_股票配资专业_美原油外盘配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