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盘股票配资是一种融资方式,允许投资者使用借入资金购买股票。配资平台充当中间人,为投资者提供杠杆三亚杠杆炒股,通常为 1:2 或 1:3。这意味着投资者可以购买价值高于其账户余额的股票。
中山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距离再次“缩短”。11月28日,从横门水道迁至马鞍岛伶仃洋畔的新中山客运口岸正式通航。
客运口岸东移,撬动的不仅仅是交通体系的变化,还有城市格局的调整。新中山客运口岸启用后,中山离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湾区城市更“近”了,前往香港等城市核心区的水路运距减少约20公里,基本可在1小时内抵达。新中山客运口岸与深中通道登陆点的直线距离仅数公里。叠加深中通道等陆路交通功能,中山进一步迈入“深中半小时、湾区一小时”的湾区通勤圈。
新中山客运口岸。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通江达海,水陆齐进,中山向海融湾的脚步不断加快。就在新中山客运口岸紧锣密鼓启动搬迁之时,“中山市新增围填海重大平台”项目正加紧推进相关前期工作。该项目已被列入《广东省2024年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计划表》,拟在马鞍岛南部海域新增填海10平方公里,“打造成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滨海新城”。
“加码”东进,向海而生,中山新一轮城市进阶布局正在提速。
强化枢纽,水陆共进
11月28日10时,从新中山客运口岸发出的首趟航班正式启航,开进伶仃洋,朝着香港中港城驶去。
这趟从马鞍岛发出的航班“筹备”了十年之久。
早在2014年,《中山市综合交通规划(2012-2020)》就透露了中山客运码头迁往马鞍岛的规划。随着新中山客运口岸首班轮船发出,中山港口调整布局和向海发展战略迎来兑现时刻。
中山地处珠江八大出海口之一,东与深圳、香港相望,西接西江流域,南通珠海、澳门,北通广州,区位突出。历史上,中山一直是珠江口航运的重要节点。清朝末期,香山县建起香洲埠,并形成了千间商铺聚集的“中环街市”盛景。但香洲埠此后衰落。到20世纪20年代,中山开始谋划建设中山港无税口岸,以此提升自身的对外贸易自由度。
中山现代航运则兴于20世纪80年代。以1984年中山市获批客运口岸对国轮开放、1986年获批中山港货运口岸对国轮开放为起点,中山现代航运逐渐壮大。截至目前,中山港是中山市唯一的国家一类口岸,已形成中山港区、神湾港区、小榄港区、黄圃港区、马鞍港区的“一港五区”格局,加上位于民众街道的中山保税物流中心等配套,形成了独特的港口航运生态链。
然而,中山港发展也有自身的限制。环顾湾区,中山港区被深圳、广州等大港包围,且缺乏深水泊位,横门水道只能维持1000吨级船舶全年通航,3000吨级船需候潮通航,航道和泊位等级相对较低。横门水道外的马鞍岛是中山唯一具备建设深水码头泊位条件的港区。在深中通道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口岸东移,成为中山进一步开放发展、拥抱湾区的重要选项。
翠亨新区马鞍岛。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2012年,结合《中山翠亨新区总体规划(2012-2030)》,中山开展了《中山市中山港区东移项目可行性研究》,对中山港区和马鞍港区的功能分工进行了论证,并指出“迁建及改造将有利于实现港口现代化发展”。但与周边广州、深圳等“大港”相比,中山港口在货运能力和综合成本上并没有明显优势,港口东移计划一直未真正落地。为提升海上货运能力和水平,中山近年来主要通过联动广州南沙、深圳盐田等深水大港,以“组合港”等模式提升本地货物通关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截至2023年,中山开通到深圳、广州的“组合港”航线超过10条,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9.7%,增速创五年新高,其中内河港口增速321%,居全国内河港增速第一位。
相比货运,客运口岸东移率先实现。中山市商务局(口岸局)局长黄识航表示,搬迁项目是广东省“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重点项目之一,更是中山构建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工程,旨在满足中山城市建设和翠亨新区开发需要,解决现有中山客运口岸发展空间受限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中山客运口岸一直保持稳定客流,其中2023年中山客运口岸的香港航线客流量居珠三角第一。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吴海成表示,搬迁至新中山客运口岸后,中山高速客船将直接出入伶仃洋,较现码头缩短各航线航程约20分钟。旅客乘船出行,可在1小时左右直达香港机场、香港市区等核心区域。相比日益完善的跨珠江口陆路交通,中山水上客运仍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新中山客运口岸与深中通道登陆点的直线距离仅数公里,车程约10分钟。新中山客运口岸是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的水运口岸,深中通道则是珠江口最重要的陆上枢纽,目前承担了跨珠江口总车流量的约四分之一。
《中山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提出,中山将致力建设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同时拥有珠江口水陆两个“最大”,中山的“枢纽”角色不断强化。
向海融湾,平台升级
新中山客运口岸开通后,初期将设往返中山至香港市区14个航次,中山至香港机场8个航次,中山至蛇口4个航次。未来将根据客源和运力,加密香港国际机场航班,谋划开通澳门氹仔航线、珠海海岛游、水上观光等航线。
如果说深中通道为中山打通了与深圳的直达通道,那么,新中山客运口岸则为中山架起了对接整个大湾区的快速新通道。50分钟抵达香港机场,65分钟抵达香港中港城,50分钟抵达澳门氹仔码头,50分钟抵达深圳蛇口,48分钟抵达珠海桂山岛,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真正成为现实。
航班从新中山客运口岸启航。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构建快速对接湾区的“水陆空铁”综合交通体系,是中山融湾的“先手棋”。在推动交通互通的同时,中山临海空间的开发升级也不断加码,战略地位持续提升。
以翠亨新区等为代表的中山东部临伶仃洋片区,一直是中山的战略“留白”区域。随着深中通道、粤港澳大湾区等概念提出,该片区的热度不断提升。
2014年前后,粤港澳大湾区概念提出。而在中山客运口岸东移规划提出的前一年,2013年,位于中山最东端的翠亨新区挂牌成立,成为中山最“年轻”的重大平台。2021年,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将翠亨新区定位为“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此后,环珠江口100公里的“黄金内湾”横空出世,以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为主的规划66平方公里的深中经济合作区推出,中山与香港探索共建的港中高质量发展合作区也亮相,曾经作为中山“战略留白”空间的东部临海区域一下子被“塞得”满满当当,中山融湾发展也有了“大平台”的支撑。
虽然空间和平台能级都在加码,但中山的“海”仍不足以满足发展需求。在新中山客运口岸开通前后,“中山市新增围填海重大平台”的话题进入人们视野。最近,广东省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发布了关于为《推动马鞍岛南部围填海项目规划课题研究的预算编制项目》公开选取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公告。而在今年初,“中山市新增围填海重大平台”项目就已被列入《广东省2024年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计划表》。项目信息显示,中山拟在翠亨新区东部浅海海域,规划新增围填海面积约10平方公里,约新增马鞍岛面积的1/3,开展重大平台建设,“打造成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滨海新城”,估算总投资500亿元,相当于一座深中通道的投资体量。
中山此次填海计划或将与香港联动。在今年3月举行的2024年“投资中山”招商推介系列活动中,翠亨新区介绍了“港中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情况,合作区的部分功能片区就落在本次填海区域范围。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国务院此前已明确,“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全面停止新增围填海项目审批”,这是马鞍岛南部围填海必须面对的“硬性条件”。而最近CCTV-13频道《新闻调查》栏目节目《深中通道通车之后》中提到,香港中山高质量发展合作区初步规划了50.9平方公里的范围,中山正力争将该合作区纳入到国家战略平台,实现更高的发展能级。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下,叠加与香港联动,中山打造临海重大发展平台、融湾发展有了新方向。
联动湾区,“融圈”支点
中山客运口岸东移,正逢珠江口大交通建设高潮。深中通道建成通车,珠江口“缝合”获得关键“一横”。算上正在建设的狮子洋通道,珠江口上已架起了不少于7座跨江通道。但这似乎仍不“解渴”。
一直以来,珠江口的过江交通压力“居高不下”。作为珠江口首座跨江大桥,虎门大桥长期处于高压运行状态。数据显示,大桥原设计车流量日均8万辆次,目前单日最高车流量却已近20万辆次。虽然深中通道的开通,一定程度上为虎门大桥“减压”,但虎门大桥扩容仍迫在眉睫。莞佛高速公路虎门大桥段改扩建工程被列入全省2024年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计划表。
位于虎门大桥北边的南沙大桥也车流澎湃。据广东交通集团统计,南沙大桥2023年的车流较通车初期增长120%,远超日均10万车次的设计流量。新开通的深中通道开通即达峰。10月25日,深中通道累计车流量突破1000万车次。开通以来118天,深中通道日均车流量达8.47万车次。其中,10月1日车流达15.5万车次,远超设计标准。
深中通道。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珠江口车流不息、船航不止,背后是不断增强的湾区融合动能,大湾区“一座城”逐渐成为现实。珠江口东西两岸都市圈正形成以中山为重要支点的联动新格局。在缝合的珠江口上,中山成为两岸都市圈间的枢纽点,肩负起更多探索湾区融合的使命。
2021年,中山提出“东承、西接、南联、北融”的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建设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2022年,中山获批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在推动珠江口一体化发展方面获得了更多的政策支撑。
2022年10月,中山市政府与深圳市政府签署《深圳市中山市战略协作框架协议》,明确了首批重点协作事项。深中政务服务“跨城通办”、拓展电子印章和电子证照应用场景、推动资质资格跨区域互认通用、珠江西岸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基地建设等事项先后取得阶段性成效。此外,中山市与佛山、珠海、江门等环湾城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商定了系列合作事项和项目。
珠江口融合,是多方相互“奔赴”的过程,各大城市共同朝着珠江口加码。今年10月,《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正式批复。规划提出,在福田-罗湖中心、南山-前海中心基础上,将包括宝安区(新安、西乡街道)和前海“扩区”后的范围等临伶仃洋区域,整体纳入深圳的都市核心区。深圳都市圈的核心区通过深中通道,直接与中山以及珠江口西岸其他城市“牵手”。
2023年正式印发的《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指出,都市圈内的中山、珠海、江门、阳江四市将携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增长极。同时,依托深中通道、深茂铁路、中开高速等通道,向东承接深圳都市圈的城市功能和产业辐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建设,向西拓展与湛茂都市圈的协作。
跳出中山、融通各大都市圈,中山全面接入大湾区,奔向宽广的海洋和世界。
【延伸】
【中山向海新布局】
2021年,发布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
2022年,获批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
2023年,深圳·中山联合招商大会召开,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深中经济合作区在亮相
2024年,6月,深中通道通车;11月,新中山客运口岸通航,“深中半小时,湾区一小时”通勤圈成现实
策划:张培发
统筹:罗丽娟 雷海泉
采写:南方+记者 雷海泉
摄影:南方+记者 叶志文三亚杠杆炒股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靠谱配资网站_股票配资专业_美原油外盘配资观点